谁在利用1068号码段发送诈骗短信?最底层的背后
2025-10-21 10:48
经常去听音乐会、体育赛事的朋友,大多都有抢票的经历。拿到门票后,他们需要快速付款。如果你动作慢一点,门票可能会丢失。但前一段时间,不少市民在抢票时被绊倒。他们不仅得到了门票,还通过诈骗损失了钱财。更令人惊讶的是,原本应该用来发送正式通知的1068开头的号码,却成为诈骗分子伪装身份实施诈骗的工具。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骗局? “尊敬的顾客,您已成功订购某场演唱会门票,请在15分钟内付款,超时订单将自动关闭。”几个小时前,不少市民收到了这样一条从1068段开头的短信。不少急于购买热门音乐会、体育赛事门票的市民,按照提示,在未经验证的情况下,将钱转入指定账户。直到他们停在了小区外面,他们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此类诈骗短信共发送6525条,受害人损失从几百元到十万多元不等。一名受害人损失17万元。经调查核实,这些短信并非来自官方,而是诈骗分子通过1068开头的号码发送的,冒充机票平台。央视记者 王丽:很多人都收到1068开头的短信,其中大部分是促销短信。事实上,1068号段并不是“黑色号段”,而是紧随其后的“严重号段”。根据要求,符合条件的企业只有向工信部成功申请后才能获得使用权,一个企业不能申请多个细分资源,也不能未经许可转让或出租。在严格审批下,为什么欺诈者还能使用Segment 1068发送欺诈消息吗?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过程中发现了这一线索。调查发现,本案诈骗短信的来源为河北某网络科技公司前身。然而,该公司并无合法权利使用1068号段。其使用的段号是通过层层转租从其他公司非法获得的。段数呈现不同程度,6名被告未尽到责任,被责令赔偿50万元。近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就公益诉讼案公开开庭审理。为何将此案列为公益诉讼?该案的主要背景是什么?一条普通号码的短信如何逐渐成为诈骗工具?陈增宝 主席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在此类电子诈骗案件中,数千名收到短信的相关人员虽然有些分散,但损害却是累积性的。每个人都讨厌收到欺诈短信,但个人权利却很难捍卫。因此,检察机关利用诉讼中的公共利益,代表不特定多数人对侵犯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诉讼,要求相关人员和涉案企业承担民事责任。这是我们司法系统的一个变化。法院查明,1068号涉案资源最初分别由广东某科技公司和无锡某互联网公司通过向工信部申请获得。拿到号段资源后,两家公司不再自己运营,而是交给了武汉一家信息技术公司。此后,通过层层转租和贷款,北京g科技公司、安徽某信息公司、原河北某网络科技公司先后取得涉案1068网段发送短信的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六家公司签署的每份协议均明确规定“禁止转租或出售码号或短信传输权限”,但没有一方真正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正是责任的集体失职,让本应严格控制的通信资源最终成为诈骗者伪装身份的“外衣”。庭审过程中,纳萨萨克达尔六人辩称,他们对涉案1068款进行分包是正常的市场行为。杭州互联网法院经审理认为,六名被告人未经批准,以营利为目的,非法转租、出售电信代码资源,违反了《电信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资源使用条例》规定,有电信资源使用权的用户,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让、出租电信资源。法院在综合考虑各被告人违法行为的特点和收益状况、犯罪行为的轻重、行为的影响范围、管理和修复损害的费用等情况后,判令六名被告人公开 向公共媒体道歉并赔偿公益损失50万元。全链条责任,筑牢通信安全坚固防线。此次1068诈骗案的审理可以说是司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一次创新探索。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案除了追究刑事责任外,还包括了境内所有经营者和转租主体。电信业务链在责任范围内,实现全程责任。办案法官告诉记者,目前市民对1068网段存在信任危机。即使他们没有被骗,在收到1068短信的那一刻也会质疑其真实性。从长远来看,被告的行为不仅会破坏公众对正规通信领域的信任,还会破坏国家通信领域的公信力。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后,明确“反电信网络诈骗必须共同治理,群防群治”。码号作为国家通信的重要来源,是防止欺诈信息传播的“第一道防线”。电信业务经营者必须履行防控义务。这是法律责任,不是“可选行动”。 (记者王丽、苗亦萌)
相关推荐